嫁給病秧子後,他全家都旺了!薑雲瑤 棲梔 著
第486章 得夫如此,妻複何求?
第486章 得夫如此,妻複何求?
在盛知衡點頭同意後,薑雲瑤便把所有的一切都和盤托出。
她一邊說著,一邊悄悄觀察著盛知衡的反應。
出乎她意料的是,盛知衡全程安安靜靜,認真的聽完了她的話,甚至表情都沒有任何一絲轉變。
這讓薑雲瑤很好奇。
“你……就沒有什麽想說的嗎?還是你不信我?”
“不,我相信你所說的一切。”
盛知衡直視薑雲瑤,同她四目相對。
“不過這又如何呢?現在最重要的是,你就是你,而且你為了我留下了,不是嗎?”
盛知衡竟然超脫薑雲瑤想象的灑脫,不但沒有因此而產生什麽異樣的反應,甚至接受的也如此理所當然。
薑雲瑤眼眶泛紅,嘴角卻越勾越高。
她果然沒有看錯人。
哪怕再也回不去她曾經熟悉的一切,也是值得的。
*
哪怕嫁入了盛家,薑雲瑤的日子過得好似也和她在鎮邊大將軍府的時候沒什麽區別。
每日裏管理一下生意,翻看一下賬目,空閑的時候約上好友一起去逛個街,找個茶樓喝個茶聊個天,自在的不得了。
但也有一點點變化的。
比如盛知衡偶爾會問一些薑雲瑤有關後世的事情。
聽薑雲瑤說後世的女孩子比起祁月國的姑娘們,成親晚生育也晚。
因為年紀太小生育過早,母體自己還沒停止發育生長完全就產子,對身體的傷害極大,危險係數也極高。
盛知衡便暗暗有了想法,並背著薑雲瑤說服了長輩們,決定他們晚幾年再要孩子。
雖然盛知衡是為了薑雲瑤的身體著想,但他對著易氏等人,卻說是因為他的身體不好,需要調養個幾年。
不知道盛知衡已經吃過了解毒丸的易氏等人,自然對此沒有任何意見,甚至還因此覺得愧對薑雲瑤,對她更加好了。
薑雲瑤知道此事的時候,心下感動又好笑。
“你就不怕別人知曉了,會在背後說你有問題嗎?”
畢竟男人嘛,最聽不得的就是別人說他“不行”。
盛知衡把問題都攬到了自己身上,也跟直接承認自己“不行”差不多了。
就算他沒這個意思,別人也會往這方麵誤解。
如此一來,傷害的可是盛知衡自己的名譽。
他難道真的就不在乎嗎?
“不過是一些有可能的風言風語,比不上你的身體更重要。”
盛知衡認真坦率的回答,聽得薑雲瑤濕了眼眶。
得夫如此,妻複何求?
正是有盛知衡如此寵愛,成親後的薑雲瑤不但沒有同普通人家的婦人那般,每日裏困在後宅相夫教子,反而能四處奔波著做生意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。
薑雲瑤名下的超市,成了盛京城裏生意最好的鋪子,每日客似雲來,利潤不菲。
除此之外,薑雲瑤的諸多加工坊都開了分坊,還有她的連鎖火鍋店,也漸漸朝著更多的城市發展。
與此同時,她也不是一味的隻顧著賺錢。
錢是賺不完的,有些時候也要回饋一下社會。
抱著這個想法,成親後的次年,薑雲瑤就著手開始建立“仁義堂”。
第一個據點,就是在盛京開辦的。
按照薑雲瑤的計劃,每年在一個州府開設一個仁義堂,盡她的一份力,爭取能幫到更多的人。
仁義堂其實就是善堂,專門收留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人。
從出資籌建到管理,全都是由薑雲瑤出資雇人。
但薑雲瑤深諳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的道理。
進入仁義堂的人,隻要是有手有腳能幹活的人,負責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幫他們找工作。
仁義堂為的,是幫助一些暫時生活窘迫的人,能安穩度過他們最艱難的日子。
會收留無家可歸的孩子,會收留無處可去的流浪漢。
但他們最終的歸屬,都是在有了個地方暫時歇腳後,就努力去找工作做工賺錢,為自己打拚來更好的生活。
薑雲瑤開的仁義堂,一直在向進入仁義堂的人灌輸這個思想。
甚至還有國子監的學生們,為了獻愛心,免費進入仁義堂幫忙教學堂裏的孤兒們認字學習。
在薑雲瑤的授意下,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,也會向仁義堂內收養的孩子們灌輸自力更生的道理。
仁義堂隻能幫他們一時,並不能幫他們一世。
用自己的雙手勞動賺來的糧食,吃的才更香。
與此同時,薑雲瑤建議皇帝合作承辦的報社,也迅速投入坊間市場,引起了百姓之間的爭相傳閱。
隻需要一個銅板,就能換來一份報紙。
報紙上不止會刊登國家大事和朝廷新頒發的各種法案,還有坊間趣事。
甚至在報紙上的固定一角處,還留了專門的廣告位。
隻要出錢,就可以在上麵刊登各種廣告。
產品廣告,甚至是招工廣告都可以。
第一期報紙,薑雲瑤就在廣告位上刊登了有關仁義堂的籌建詳情。
也因此吸引來了不少商戶富紳的關注,並主動投資仁義堂的建設,獻一份愛心。
除此之外,薑雲瑤還忙著出資,幫助各處偏僻的地方修橋修路,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。
有薑雲瑤帶動,其他商戶富紳也紛紛慷慨解囊,隨著她一起投資奉獻做好事。
對這群商戶富紳來說,他們身家豐厚,不缺這點錢財。
但是做好事,卻能給他們帶來用錢買不來的好名聲。
士農工商。
在祁月國,原本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。
但是伴隨著他們的慷慨解囊,為祁月國的基礎投資建設出一份力,使得商戶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,無形中拔高了不少。
一眾得了好名聲的商戶們笑得合不攏嘴,也愈發感激薑雲瑤。
於是由盛京城的商戶們領頭,籌辦了一個商會。
能進入商會的,都是身家富庶產業無數的大商戶大富紳。
而商會的第一屆會長,薑雲瑤以高票勝出,被推上了高位,接下了會長的權柄。
推舉薑雲瑤上位的人,不一定是真的服氣她,但卻一定是看中了她的經商才能。
有不少商戶都堅信,隻要跟準了薑雲瑤的領導,他們的商業經營絕對能再上一層樓。
而薑雲瑤也不負他們所望,擔起了商會會長的責任,在不久後就帶領他們大賺了一筆。
與此同時,在她的管理下,盛京城裏的所有商戶們,實現了合作共贏,友好相處。
惡意競爭,聯手做空哄抬物價的事情,再也沒有發生過。
也無形中借此,大大造福了百姓。
在盛知衡點頭同意後,薑雲瑤便把所有的一切都和盤托出。
她一邊說著,一邊悄悄觀察著盛知衡的反應。
出乎她意料的是,盛知衡全程安安靜靜,認真的聽完了她的話,甚至表情都沒有任何一絲轉變。
這讓薑雲瑤很好奇。
“你……就沒有什麽想說的嗎?還是你不信我?”
“不,我相信你所說的一切。”
盛知衡直視薑雲瑤,同她四目相對。
“不過這又如何呢?現在最重要的是,你就是你,而且你為了我留下了,不是嗎?”
盛知衡竟然超脫薑雲瑤想象的灑脫,不但沒有因此而產生什麽異樣的反應,甚至接受的也如此理所當然。
薑雲瑤眼眶泛紅,嘴角卻越勾越高。
她果然沒有看錯人。
哪怕再也回不去她曾經熟悉的一切,也是值得的。
*
哪怕嫁入了盛家,薑雲瑤的日子過得好似也和她在鎮邊大將軍府的時候沒什麽區別。
每日裏管理一下生意,翻看一下賬目,空閑的時候約上好友一起去逛個街,找個茶樓喝個茶聊個天,自在的不得了。
但也有一點點變化的。
比如盛知衡偶爾會問一些薑雲瑤有關後世的事情。
聽薑雲瑤說後世的女孩子比起祁月國的姑娘們,成親晚生育也晚。
因為年紀太小生育過早,母體自己還沒停止發育生長完全就產子,對身體的傷害極大,危險係數也極高。
盛知衡便暗暗有了想法,並背著薑雲瑤說服了長輩們,決定他們晚幾年再要孩子。
雖然盛知衡是為了薑雲瑤的身體著想,但他對著易氏等人,卻說是因為他的身體不好,需要調養個幾年。
不知道盛知衡已經吃過了解毒丸的易氏等人,自然對此沒有任何意見,甚至還因此覺得愧對薑雲瑤,對她更加好了。
薑雲瑤知道此事的時候,心下感動又好笑。
“你就不怕別人知曉了,會在背後說你有問題嗎?”
畢竟男人嘛,最聽不得的就是別人說他“不行”。
盛知衡把問題都攬到了自己身上,也跟直接承認自己“不行”差不多了。
就算他沒這個意思,別人也會往這方麵誤解。
如此一來,傷害的可是盛知衡自己的名譽。
他難道真的就不在乎嗎?
“不過是一些有可能的風言風語,比不上你的身體更重要。”
盛知衡認真坦率的回答,聽得薑雲瑤濕了眼眶。
得夫如此,妻複何求?
正是有盛知衡如此寵愛,成親後的薑雲瑤不但沒有同普通人家的婦人那般,每日裏困在後宅相夫教子,反而能四處奔波著做生意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。
薑雲瑤名下的超市,成了盛京城裏生意最好的鋪子,每日客似雲來,利潤不菲。
除此之外,薑雲瑤的諸多加工坊都開了分坊,還有她的連鎖火鍋店,也漸漸朝著更多的城市發展。
與此同時,她也不是一味的隻顧著賺錢。
錢是賺不完的,有些時候也要回饋一下社會。
抱著這個想法,成親後的次年,薑雲瑤就著手開始建立“仁義堂”。
第一個據點,就是在盛京開辦的。
按照薑雲瑤的計劃,每年在一個州府開設一個仁義堂,盡她的一份力,爭取能幫到更多的人。
仁義堂其實就是善堂,專門收留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人。
從出資籌建到管理,全都是由薑雲瑤出資雇人。
但薑雲瑤深諳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的道理。
進入仁義堂的人,隻要是有手有腳能幹活的人,負責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幫他們找工作。
仁義堂為的,是幫助一些暫時生活窘迫的人,能安穩度過他們最艱難的日子。
會收留無家可歸的孩子,會收留無處可去的流浪漢。
但他們最終的歸屬,都是在有了個地方暫時歇腳後,就努力去找工作做工賺錢,為自己打拚來更好的生活。
薑雲瑤開的仁義堂,一直在向進入仁義堂的人灌輸這個思想。
甚至還有國子監的學生們,為了獻愛心,免費進入仁義堂幫忙教學堂裏的孤兒們認字學習。
在薑雲瑤的授意下,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,也會向仁義堂內收養的孩子們灌輸自力更生的道理。
仁義堂隻能幫他們一時,並不能幫他們一世。
用自己的雙手勞動賺來的糧食,吃的才更香。
與此同時,薑雲瑤建議皇帝合作承辦的報社,也迅速投入坊間市場,引起了百姓之間的爭相傳閱。
隻需要一個銅板,就能換來一份報紙。
報紙上不止會刊登國家大事和朝廷新頒發的各種法案,還有坊間趣事。
甚至在報紙上的固定一角處,還留了專門的廣告位。
隻要出錢,就可以在上麵刊登各種廣告。
產品廣告,甚至是招工廣告都可以。
第一期報紙,薑雲瑤就在廣告位上刊登了有關仁義堂的籌建詳情。
也因此吸引來了不少商戶富紳的關注,並主動投資仁義堂的建設,獻一份愛心。
除此之外,薑雲瑤還忙著出資,幫助各處偏僻的地方修橋修路,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。
有薑雲瑤帶動,其他商戶富紳也紛紛慷慨解囊,隨著她一起投資奉獻做好事。
對這群商戶富紳來說,他們身家豐厚,不缺這點錢財。
但是做好事,卻能給他們帶來用錢買不來的好名聲。
士農工商。
在祁月國,原本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。
但是伴隨著他們的慷慨解囊,為祁月國的基礎投資建設出一份力,使得商戶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,無形中拔高了不少。
一眾得了好名聲的商戶們笑得合不攏嘴,也愈發感激薑雲瑤。
於是由盛京城的商戶們領頭,籌辦了一個商會。
能進入商會的,都是身家富庶產業無數的大商戶大富紳。
而商會的第一屆會長,薑雲瑤以高票勝出,被推上了高位,接下了會長的權柄。
推舉薑雲瑤上位的人,不一定是真的服氣她,但卻一定是看中了她的經商才能。
有不少商戶都堅信,隻要跟準了薑雲瑤的領導,他們的商業經營絕對能再上一層樓。
而薑雲瑤也不負他們所望,擔起了商會會長的責任,在不久後就帶領他們大賺了一筆。
與此同時,在她的管理下,盛京城裏的所有商戶們,實現了合作共贏,友好相處。
惡意競爭,聯手做空哄抬物價的事情,再也沒有發生過。
也無形中借此,大大造福了百姓。